2025年5月7日,中俄双方就化战略协作、共同维护联合国权威及二战胜利成果,达成进一步的战略共识,在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的今天,中俄关系一直都为国际所关注,中俄战略关系的进一步深化,标志着中俄经贸合作的黄金窗口正在打开。
一、看得见的红利
1. 能源技术的深度合作
随着中俄共建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产能突破1980万吨,中国压力容器、低温阀门等特种设备出口同比增长47%。
2. 智慧物流的弯道超车
中欧班列“极简通关”模式实施后,本币结算占比达83%,跨集装箱平均堆存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,场站周转率提升65%,这深切了体现了“时效即话语权”的商业逻辑。
二、看不见的战场:“数字化”
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占比从2020年的不足10%跃升至2025年的83%,其中能源贸易领域(如石油、天然气)占比超90%,彻底摆脱美元中间货币依赖,数字卢布与数字人民币直兑通道完成第三阶段测试,汇率兑换损耗减少2%-3%,直接降低企业汇兑成本。
这一变革标志着中俄贸易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质量升级”,并为全球南南合作提供去美元化的可复制范式。
结语:
能源与科技领域的本币结算升级,显著降低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,推动中俄贸易额突破2500亿美元大关,这种“去美元化+供应链韧性”双重模式,不仅强化了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,更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为中国开辟多元市场支点,为“全球南方”国家探索非对称性贸易合作提供实践样本。